香港回归20年特辑 |1982年6月,一张照片震动了香港大陆两地
凤凰私享会|凤凰卫视官网编辑部出品
凤 凰 卫 视 金 牌 栏 目
《凤凰大视野》
作为全世界唯一一个执行“一国两制”的城市,
香港有着无可替代的独特性。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香港回归祖国的愿望顺利达成,并最终实现。
二十年来香港社会在“一国两制”实践中平稳运行,
保持了持久的繁荣稳定,
这一成果来之不易。
香港的回归是历史使然,
也是人力所推动,
不仅有社会各界的协同努力,
也有邓小平时代两地政商精英的合作推动。
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特辑
讲述邓小平与香港几位著名人士之间的故事。
今天小凤君给大家分享的是第一集
《明月照我还——邓小平与香港名士》(一)
两地使者
作为全球生活节奏最快的城市之一,香港人的脚步永不停歇。岁月轮回,光阴流转,数十年如一日,香港人就以这样的快节奏创造了一个奇迹。没有什么能够阻挡香港人前进的脚步。
不过,1982年6月,一条消息却打乱了香港人的生活节奏。这年6月16日上午,一张照片登上了北京和香港两地媒体,这张照片中诸多香港名流在座,而坐在座位中央的是邓小平。
张浚生(原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各界都有,工商、文化、新闻、工会、金融等等各方面,12个人都是各方面的头面人物。
尽管中共官方媒体对这条消息的报道只有短短100多字,除了邓小平会见十二位香港知名人士的简单介绍外,没有任何其他信息,但是在现场的香港人士还是认真记录下了这重要的历史时刻。
这是中共领导人第一次向社会公开谈及香港回归的问题,当时的中共中央已经决定解决香港回归问题,并确定将在这年9月同英国方面正式展开谈判。
香港从落后小渔村到发达经济体
与中国内地拉开巨大差距
面积仅1066平方公里的香港,牵动着两地人的神经。1842年、1860年、1898年,通过战争和强权英国先后三次强迫中国割让香港九龙,并租借新界99年。但是,小如弹丸的香港在20世纪却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短短40多年时间里,香港从一个偏僻落后的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大都市。1980年代香港以生产总值2600多亿港元,人均38939港元跻身世界第十名,排名直追日本,超过了许多大国。这个仅有500多万人口的城市,成为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发达经济体。商业带来的繁荣和活力使得香港成为资本主义的一个样板。
而就在香港高速发展的1970年代,内地深陷文化大革命的沼泽。这让中国内地错失了第三次全球化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与香港拉开了巨大差距,这增加了香港回归的难度。
叶中敏(香港《大公报》主笔):香港跟祖国的母体脱离了150多年,香港也确实有它的一套制度,跟香港人的一些价值观,生活习惯,这个跟内地都不同,你说一下子收回就第二天就变成跟一个内地城市,跟深圳广州一样了,马上就是变成内地的来管,恐怕两方面都需要时间的,不可能的,一下子你说香港人怎么适应内地的制度,内地管的人怎么来管香港这个地方。
一百多年的分离带来两地陌生疏离,两套制度体系之下的社会究竟如何才能够合并到一起,这既是邓小平所面临的问题,也是一代中国人所面临的历史课题。
王宽诚买下香港大片土地
在港工商届影响力非凡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担任中华总商会会长的王宽诚在八十年代再次走上历史前台。
当时的王宽诚是香港极具影响力的实业家,旗下业务横跨金融、地产、船务、食品、百货、贸易等众多领域。在香港工商界,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力。如今高楼林立的香港北角,曾经一片荒芜,这里是王宽诚在香港真正的的落脚处,也是他的崛起之地。1949年利用内地移民蜂拥进入香港的契机,王宽诚大举进入地产业,用多年积累的巨额资金买下了香港大块土地。
叶中敏(香港《大公报》主笔):没有人相信香港的土地会值钱的时候,他在北角买进大片的土地,王宽诚先生眼光是很好的。
王耀成(作家):他看到香港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那么又是这个国共内战这么个大背景下面,他断定香港将来的房地产(有发展),所以他就在北角就购买大量的土地,他那个香港当时他买的那些土地呢,基本是荒山,那个价钱是便宜得不得了啊,可是他当年你记得他是320万美金到香港的,所以他可以买大量的地皮,就造了很多的房子,山脚的沿街的可以造成商铺,其他地方他也可以盖成一些公寓。
郑介初(王宽诚好友社会活动家):来了以后他买了房地产盖了房子,正好1949年大批人来,他房地产就赚了很多钱,所以他北角的地皮多嘛,所以有外号叫“北角地王”。
审时度势,敏锐捕捉商业机遇,果断出手,这是江浙商人的特质,也是王宽诚取得商业成功的秘诀。伴随着香港发展的黄金时代,王宽诚同这座城市一起成长,也因此获得了举足轻重的社会影响力。
王宽诚生活中以节俭闻名
身后却捐献一半财产
在宁波商人中,王宽诚以节俭闻名,在香港过生日是个大事,有钱人家常常要去酒店开生日宴会,一般人家也要买个像样的蛋糕庆祝一下,但是王宽诚舍不得,嫌这样太浪费,于是他想出个办法跟自己的小孙子一起过生日,一个蛋糕两人共享。但就是这样节省的的一个人,却在身后立下遗嘱,将自己财产的一半一亿美金贡献出来,成立王宽诚基金会,资助那些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读书。
1980年代的王宽诚以卓越的商业成就影响着香港社会,他担任中华总商会的会长,其旗下聚集起一群爱国工商界人士。避免香港回归带来大面积震荡,将社会耗损降到最低程度,邓小平希望香港工商阶层能够发挥作用。
张圭阳(媒体人):因为当前1981年的时候,马上1982年就展开中英会谈,所以在北京政府来说那个时候最关键的是怎么样向香港居民讲清楚北京对香港以后的想法,怎么样把香港做生意的人稳定下来。
顾文福(新华社时政记者):希望他们做工作,让他对香港有信心,因为香港人对大陆这个回归了以后信心在于你香港能不能保持稳定,能不能发展,只要发展了他自然有信心了。就是希望他们起一点积极作用。
邓小平所接见的12位香港人士都是香港的工商阶层,也是邓小平眼里的爱国爱港人士,担任中华总商会会长的王宽诚更是邓小平最信赖的香港人士。
王宽诚因一事忧心忡忡
亲自考察内地激动不已
王宽诚跟内地有着密切交往合作,其渊源还得从1949年讲起。1949年王宽诚在香港的事业已经做得风生水起,但却忧心如焚。这年5月上海解放的隆隆炮声震动了香港,香港社会惶恐不安。香港靠近大陆,以解放军锐不可当之势,香港尽管被英国占领但也是危在旦夕。新生的共产党政权究竟会给自己的未来带来何种变化,王宽诚内心惶惑。
王耀成(作家):那么王宽诚当年也面临着,因为他对共产党并不是很了解,将来共产党会怎么样,实行什么政策,对商人怎么样,所以他也是忧心忡忡啊,用他自己的话讲,他说我那个时候也是欲走不能,忧心如焚。
张浚生(原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考虑了很长时间,作为一个中国人来讲,尽可能的留在自己的祖国,要留下来的话那么究竟新的政府跟旧的政府有没有什么差别,那么他就是想要去了解。
王宽诚决定冒险前往大陆,实地考察探访。就在新政权开国大典之际,王宽诚低调出行,离开香港北上考察,从东北、华北、山东到上海,历时三月,王宽诚的足迹遍及新老解放区的主要城市。新生的政权带来一股健康清新之气,这与王宽诚过去的观感完全不同。
张浚生:他通过一个实际考察以后,看到这个共产党领导的这个新的中国是完全跟旧中国不一样。
目睹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王宽诚由衷发出欢呼,这不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政治局面吗?北上的考察令王宽诚激动不已,当他结束北上,重新踏上香港的土地时,已完全是另外一副心情了。
王耀成(作家):那么这个回来了以后呢,他自己说了,我就像换了个人一样了,共产党可以,共产党这个政权是稳定的,所以这次是王宽诚一个很大的很大的一个转折。
后来王宽诚在回忆这次经历时说,结果目的达到,更重要的要了解的都彻底地了解知道了,回港后心中有数,从此好像船有了舵。
邓小平接见12位香港人士共商大计
亲自在礼堂门口迎接
香港的工商阶层中,有像王宽诚这样的群体,他们跟祖国有过更加深入的交往,彼此非常了解,有着基本的信任,但是也有另外一个群体,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是1949年国共政权更迭之际从内地转移到香港的,这些人几乎都是在同国民党政府的合作中发展起来的,对共产党政权并不是真正了解,他们只是在香港远距离观察内地。而内地持续近三十年的政治社会运动给了他们一种负面印象,因此他们对北京政府带有一种成见甚至是偏见。
稳定这一部分人,是确保香港顺利回归的一个重要因素。
1982年6月15日邓小平集中接见王宽诚等12位香港人士,正式向外界宣布中方决定解决香港问题。这场历史性的谈话,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拉开了帷幕。6月15日王宽诚等12位香港知名人士如约前往北京钓鱼台,同邓小平会面。
王耀成(作家):我看后来王宽诚写的这个过程啊,他们到了人民大会堂,还没有进去,看到那个门里头,邓小平和廖承志已经在门口等了,那这个也说明什么呢,也是一种规格啊,邓小平亲自到门口来,人民大会堂的门口来等你们,那说明中央对这件事情的重视,对这些人的重视。他坐下来就说,中央决定1997年收回香港,然后就说请你们来意思就商量商量会遇到些什么问题,那时候小平已经考虑得很那个了。
在后来出版的《邓小平》文选中,清晰记录下了这次谈话的内容,“我先把中央已决定的原则与大家讲一讲,到1997年必须收回香港主权,这是原则问题,不可讨论的,但对香港仍要继续维持自由港,贸易金融中心不变,即根据宪法草案第三十条原对台湾的也可用之香港,使其继续留在资本主义制度。”
不过邓小平没有想到,中共中央第一次公开向香港各界表明中央政府的香港政策的消息,尽管得到香港社会各界欢迎,但是也带来一些人的疑虑。
程介南(香港建港协会执委):问题提出来以后呢,就引起香港整个社会的一个轰动,大家产生了很多的疑虑,很多疑问,很多担忧,很多问号。
坐在现场聆听谈话的《镜报》社长徐四民,后来回忆当时同王宽诚一道受邓小平会见后的情景时说,
“你们今天看资料,看到那段历史时,可能没有多大感受,可我当时可是十分意外,没有心理准备啊,以中国当时的国力可以顺利收回香港吗?在过渡期间,香港会乱吗?中国可以管理好香港吗?可以保障回归后的香港持续繁荣吗?”
股照炒,舞照跳,马照跑
每周三的傍晚,
暮色降临时,人声就鼎沸起来。
期待一场跑马的过程,
就是收获希望的过程。
跑马今天已渗入香港人的日常生活。
郑介初(王宽诚好友社会活动家):那香港人跑马是不得了的,每次跑马人山人海,交通都堵的。
王耀成(作家):香港这个马会是很厉害的了,人家说香港马会就第二港督,这个参加赛马的这个人很多很多,而且这个香港政府的财政收入也一大块就是靠这个跑马跑来的。
延伸于经济社会各个环节,跑马的影响力无可替代。香港的回归是否会中断这样的生活方式?王宽诚回港的第一时间,他就把邓小平的谈话向工商界朋友做了解释。
王耀成(作家):原来上海过去的这帮朋友,请王宽诚吃饭,实际上就是想从王宽诚这里得到一些消息吧,王宽诚就跟他们分析,就是香港不会乱。将来回归以后香港不会坏,后来他就归纳了这么几句话嘛,股照炒,舞照跳,马照跑,这个三照就非常好的概括了整个香港的经济社会。王宽诚这个三照他是非常形象的,把小平同志五十年不变的承诺,用他的生动的语言,香港市民听懂的语言传达出来了,也是很形象的解读了什么叫“一国两制”。
把邓小平的愿望通俗转化,
王宽诚的“三照”总结是建立在
对香港人生活的深刻理解之上,
这种心有灵犀,是相似的命运经历,
带给他们的智慧和情怀,
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朴素认知。
王耀成(作家):我觉得从深层次来讲,就是我们搞改革开放,香港的资本家会达成某一种共识,我们搞改革开放,我们向世界敞开我们的大门,宣布我们文化大革命结束了。我们不再搞政治运动了,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了。在这个问题上,和祖国的这个距离可以拉近了。因为你这个社会就是正常社会了,你不是搞政治运动的社会了,你是搞经济建设的社会了。
1980年代,由邓小平主导的改革开放是中国重回世界经济秩序的一项重大举措,正是基于对邓小平所推动的改革开放的认同,香港社会各界才在香港回归问题上同北京方面快速达成一致。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改革开放是香港回归的基础,通过开放发展商业,来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两地精英共同的认识和心愿。香港工商界的理解支持为香港回归注入了稳定剂。
——未完待续
点个赞给小凤君加个鸡腿!
让凤凰卫视的节目更好玩儿
独家猛料 深度时评 主播风采 凤迷社群
凤凰私享会
微信号 : phtvifeng
新浪微博:@凤凰私享会
这些平台也有我:一点资讯、凤凰号
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主播小凤君 等你哦!